如上一篇关于金属超声焊原理1的介绍,塑性变形。
塑性变形会逐渐缩小两个物料的微观接触距离,以线缆与端子焊接为例,当线缆与端子距离达到0.4-0.5nm时;晶格间的作用力占据了主导,晶格的电子迁移产生;

晶格电子迁移过程也解释了材料的可焊性:
1)可焊金属,其晶格均为面心立方体
2)可焊金属,其晶格半径均在0.4-0.5nm范围附近(与晶格电子迁移开始作用的距离一致)
3)其他晶格结构不同,或晶格半径不同的金属,超声焊“不可焊”
注:超声焊中的“不可焊”,即焊点达不到稳定焊接标准(如线缆端子焊接,拉力Cpk值满足不了Uscar-38规定等,需和人眼观感上的“不可焊”区别开)
此过程,也是焊点处线缆及端子再结晶的过程,期间塑性变形产生的应力得到释放。